科技手段助力野生動物保護
科技手段助力野生動物保護,來和福州魚眼鏡頭的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無人機+熱成像,用于野生動物搜捕及觀察
1)無人機能夠代替人力巡山,能降低工作人員深入山地林區進行實地搜索的安全風險;
2)無人機從空中俯視的方式,具有大縱深、廣視角的特點,排除了低視角的視覺阻擋問題;
3)無人機實際工作中,可以用15~20公里/小時的速度對搜索區域進行細致掃描,很大提高搜索工作進度。
另外,由于很多動物都具有天然保護色,在山林中與背景顏色近似,肉眼搜索時很難快速發現目標。特別是在夜間,多數動物更習慣夜間出沒,人眼視覺受限,使用輔助照明搜索又會驚動動物。如此一來,紅外熱成像設備即成為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中的優先選擇。
熱成像通過探測動物的體溫與環境溫度的差異來形成圖像,無論是具有自然保護色的動物還是在夜間出沒的動物,都能在遠距離發現動物的蹤跡,追蹤動物的行動。無論是動物搜捕還是用于日常野生動物生活習慣觀察,熱成像都能夠幫助提高工作效率。
同時,熱成像設備可以安裝在較高位置,可獲得較廣的監視范圍,非常適合科研人員遠程搜索研究野生動物。并且能夠提供高清視頻信號,熱成像與高清攝像機組成雙視窗檢測設備更有利于觀察研究。
而更多情況下,通常是搭配無人機和熱成像一起使用,結合無人機和熱成像的雙向優勢來有效解決很多傳統野生保護方 案中的難點問題。
野生動物保護本身是一項長期且具有科學探索意義的工作,這其中要兼顧野生動物防偷獵、野生動物生活習性(野生動物的種群數量、繁衍活動和遷徙動向,為野生動物救護和科學研究提供依據)研究的目的。
就目前國內的行情來講,野生動植物保護及檢測一直都困難重重,主要是由于野生動物涉及的領域廣、范圍大,而且分布地跨域大,這就給野生動物的保護帶來了巨大的困難。以前野生動物保護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在野生動物出沒的區域安裝大量的監控攝像頭,通過這些監控設備獲知這些動物的生活習性、繁殖特點、食物種類、等重要信息,更重要的是能監控 偷獵者,為下一步制定野生動物保護計劃提供了重要材料。
但在野外安裝攝像頭其實是一件費時費力的工作,并且還面臨著被動物或偷獵者破壞的風險。而隨著AI技術的興起,越來越多的行業希望通過人工智能提升安防監控的便捷性,野生動物保護領域也在逐漸滲透。
在為野生動物保護場景設計的AI監控方案中,基本需要滿足這些功能和條件:
1) 4G\5G或無線網絡:以防止因網線被破壞而導致的無法監控事件;
2) 高清紅外夜視:保障高清攝像機白天黑夜均能正常運行,避免錯過重要畫面;
3) 語音對講功能:監控設備帶有語音對講功能可以實時喊話,進行語音對講,可以驅趕偷獵者、危險動物;
4) AI智能分析:AI智能圖片分析,不僅可以起到安全監控的作用,還可以根據圖片智能分析,觀看周圍有無危險的人事物;
5) 告警信息發送:偷獵者的監督、野生動物的監測等,一旦發現危害或動物蹤跡,平臺就會發送告警信息,能及時通知到管理人員。
而隨著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循序漸進,近年來有了AI技術的助力,諸如野生動物AI識別系統的推出,更為野生動物保護、物種鑒別等工作提供了有效技術手段。
很多生態保護基地本身并不缺乏高清紅外攝像機布點,反而是無法對大量拍到的動物視頻內容進行物種識別和分類。比如大熊貓的很好的棲息地之一,也是川金絲猴、林麝、黑熊等珍稀動物家園的老河溝公益保護地,在保護地有70臺紅外相機,兩年間就制造了約100萬個視頻和照片,如何將相機拍攝到的動物進行識別以及分類,是一大挑戰。
為此,阿里云2018年就為老河溝公益保護地打造了一整套野生動物AI識別系統。通過對老河溝24種重點監測物種約28萬張照片的訓練,阿里云野生動物AI識別系統能自動識別、分類不同物種,正確率達99%。這套系統的有效助推了高效智能高正確率物種鑒別工作的展開。
野生動物保護關系到人類家園的生態平衡,意義重大。在面對復雜多變且充滿危險性的自然環境面前,用科技助力安全和科研同樣也變得意義非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