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的基礎知識
1、焦距:相機的鏡頭是一組透鏡,當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穿過透鏡時,光會聚到一點上,這個點叫做焦點,焦點到透鏡中心(即光心)的距離,就稱為焦距。焦距固定的鏡頭,即定焦鏡頭;焦距可以調節變化的鏡頭,就是變焦鏡頭。
PS:本文介紹的焦距都以35mm相機既目前的主流全畫幅相機系統焦距為標準。
焦距越小,視野越寬,取景范圍也就越廣;能拍攝的畫面就越多,但是畫面中的景物在畫面中的占比就越小。焦距越大,視野越窄,取景范圍也就越窄;能拍攝的畫面就越少,但是畫面中的景物在畫面中的占比就越大。
我們通常把焦距在20mm以下的鏡頭稱之為超廣角鏡頭,21-40mm焦段的鏡頭稱之為廣角鏡頭,41-60mm焦距的鏡頭稱之為標準鏡頭,61-100mm焦距的鏡頭稱之為中焦鏡頭,101-180mm焦距的鏡頭稱之為中長焦鏡頭,180-300mm焦距的鏡頭稱之為長焦鏡頭,301mm以上焦距的鏡頭稱之為超長焦鏡頭。通過下圖,大家可以更直觀地了解從14mm到200mm焦距的視角差異。
2、光圈:光圈是一個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面光量的裝置,它通常是在鏡頭內,對于已經制造好的鏡頭,我們不可能隨意改變鏡頭的直徑,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在鏡頭內部加入多邊形或者圓形,并且面積可變的孔徑光闌來達到控制鏡頭通光量,這個裝置就叫做光圈。
表達光圈大小我們是用F數表示,記作F/。光圈不等同于F數,相反光圈大小與F數大小成反比,F數又稱光圈數。如大光圈的鏡頭,F數小,光圈數小;小光圈的鏡頭,F數大。
光圈決定了鏡頭的進光量,光圈越大進入感光元件的光就越多,更有利于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拍攝。
市售的鏡頭基本上都是可變光圈鏡頭,鏡身標注的光圈值一般為鏡頭的最大光圈,鏡頭可在最大光圈和最小光圈之間調節...
3、景深:在進行拍攝時,調節相機鏡頭,使距離相機一定距離的景物清晰成像的過程,叫做對焦,那個景物所在的點,稱為對焦點,因為“清晰”并不是一種基本的概念,所以,對焦點前(靠近相機)、后一定距離內的景物的成像都可以是清晰的,這個前后范圍的總和,就叫做景深,意思是只要在這個范圍之內的景物,都能清楚地拍攝到。
光圈、鏡頭、及拍攝物的距離是影響景深的重要因素:
1、光圈越大(光圈值f越小)景深越淺,光圈越小(光圈值f越大)景深越深。
2、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淺、反之景深越深
3、主體越近,景深越淺,主體越遠,景深越深。
“淺景深”符合人類自己的視覺觀感,可以虛化背景突出主題使照片更具“氛圍感”,人像拍攝中使用較多,但是也存在前景背景被大量模糊敘事能力差的問題...趴趴自己是覺得景深應該服務于拍攝題材和表達需要,不應該所有場景全部拍攝都無腦“大光圈”“淺景深”...
最后,關于鏡頭的分辨率以及MTF曲線,這方面比較復雜,總結起來就是定焦鏡頭比變焦鏡頭好、(同焦段)越貴鏡頭分辨率越好、鏡頭中心分辨率比邊緣好這三個知識點大家了解就好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