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賦能智慧農業,推進農業生產降本增效
多個地區也在近期陸續舉辦了農業博覽會,集中展示了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的最新智慧農業創新成果。我們可以看到大量基于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智慧農業解決方案,包括農業AI+大數據服務、數字鄉村解決方案、農業智能裝備等。

用數字技術驅動農業種植、農產品倉儲、農產品運輸等環節的智能化作業目前正在成為智慧農業的主要訴求,而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技術在農業領域應用的逐步深化,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升級也在逐漸變成現實。
在現階段的智慧農業產業中,物聯網有著廣泛的應用場景,基本可以貫穿于農業生產從“播種-生長-收采”的全流程,尤其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的環境監測場景,依托部署在農作物生長現場的各種傳感節點(環境溫濕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圖像等),實現農作物生長環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預警和智能決策,從而為農業生產提供準化種植、可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等一系列應用。在目前國內較大規模的農業生產基地,這類物聯傳感解決方案已落地應用相對成熟。
物聯網技術作用科技種植的主要環節
環境監測
通過布設于農田、溫室、園林等目標區域的大量傳感節點,實時地收集溫度、濕度、光照、氣體濃度以及土壤水分等信息并匯總到中控系統。農業生產人員可通過監測數據對環境進行分析,從而有針對性地投放農業生產資料,并根據需要調動各種執行設備,進行調溫、調光、換氣等動作,實現對農業生長環境的智能控制。
智能蟲情監測
目前有多家廠商推出了基于AIoT技術的智能蟲情測報系統,儀器內置工業級高清攝像頭,可對蟲情進行拍攝,手動自動拍照均可。并可將蟲情圖像上傳至系統管理平臺,在平臺實現計數,讓用戶更直觀的了解蟲情。且通過專業測報平臺,不僅能自動完成蟲情測報的收集、處理、監測、分析等工作,而且還可以將實時的蟲情反饋到遠程的監控平臺上,便于管理者遠程實時掌握蟲情狀況,及時作出處理決策,呵護農產品健康成長。
水肥監測/灌溉
系統通過對監測點所控區域布置在土壤中的智能傳感器,無線網絡傳輸,全天候實時監測、記錄、比對、分析降水量、溫度、濕度、土肥元素含量等8項氣象、土壤關鍵因子變化。智能模型遠程命令滴灌系統自動啟閉水肥一體化進行作物根部灌溉、施肥,智能水肥的適情調控對病蟲發生的情況可以起到 “食療”的效果。
綜合而言,物聯網等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主要是通過物聯網技術實時采集溫室內溫度、濕度信號以及光照、土壤溫度、二氧化碳濃度、葉面濕度、露點溫度等環境參數,自動開啟或者關閉設備。并根據實際需求,隨時進行處理,為物聯網農業綜合生態信息自動監測、對環境進行自動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物聯網技術推進農業生產降本增效
物聯網等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有效解決了傳統農業生產靠天吃飯的困境,同時也大幅解放了人力,降低了農業生產的投入成本。
以河南臨潁縣的農業物聯網實用案例舉例,臨潁縣創新“5G+智慧辣椒種植”模式,在田間土地植入5G智能土壤傳感器和氣象檢測儀等設備,推廣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無人機監測、氣象數據自動采集、農技支撐與專家在線服務等新技術應用,依托智能物聯網控制中心將所有現代化農業設施聯系起來,提供數據監測、指標分析、指令下達、田間管理等一系列農業生產服務,從而達到節約人工成本50%、化肥農藥10%~30%、灌溉水源50%以上,實現了辣椒的價值提升和辣椒種植的提質降本,并使老百姓足不出戶就可對辣椒種植進行遠程監控和管理。
返回列表